企业计划管理培训大纲

企业将各项经营活动纳入统一计划进行管理企业计划管理的内容包括:根据有关指令和信息组织有关人员编制各种计划;协助和督促执行单位落实计划任务,组织实施,保证计划的完成;利用各种生产统计信息和其他方法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并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据此评定生产经营成果;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及时对原计划进行调整,使计划仍具有指导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作用。企业通过对计划的制订、执行、检查、调整的全过程,便能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有效地协调企业内外各方面的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企业效益。

 

计划管理按其特性定位,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事前、事中、事后”管理。

“事前”管理

主要是对“计划”的审核。企业依据各项基础性条件,编制各项、各类企业经营活动计划书,对计划书的可行性、可靠性形成审核体系,保证审核效果,从而确保计划的可行、可靠。审核体系包括:数据统计、数据的无量纲化分析、历史对比(纵向)和行业对比(横向)、建议性结论这四个基本环节。审核体系中,数据的无量纲化分析是关键环节,它能将不同类型的企业数据转换后实现同口径比较,数据统计环节是基础,纵、横向对比是手段,结论是目的。“事前”管理中的审核体系目前企业并未全面、有效地掌握和运用,公司实施对这些环节的有效控制,能确保计划的可行和可靠,并为计划的“事中”管理提供操作平台。

“事中”管理

主要是对“计划”执行体系工作效率的管理。对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偏差,首先要做到超前预测,其次是做到措施有效,对执行效果的跟踪是 “事中”管理的主要工作,从而确保计划执行的效率。“事中”管理的责任主体是企业自身,监察、审计部门的“事中”管理主要是对计划执行质量的控制。

“事后”管理

主要是对“计划”实施完毕后的绩效考核、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汇编材料、归档备案。是“事后”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1简介
2企业计划管理的过程
3对“计划”的理解
4计划的重要性
5计划管理的本质
6计划管理的三阶段
6.1“事前”管理
6.2“事中”管理
6.3“事后”管理
7计划管理的一般方法
8计划管理的意义
9企业计划的种类
10计划管理的目的
11计划管理的任务
12计划管理和方法
13计划管理中的系统工程方法
14举例说明
15计划管理的职责
16滚动计划

 

0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建站ABC 建站ABC提供技术支持
在线客服系统在线咨询